音樂人口述歷史

-
1.走過白色恐怖 以歌本起家.flv
2.立足出版業
3.在流行歌曲的荒漠年代拓荒
4.打進東南亞市場
5.周藍萍離開四海唱片
6.經營不善 負債累累
7.好要更好的多角化經營
8.獨家代理接軌國際唱片公司
9.談鄉音四重唱&林福裕
10.對製作好音樂的使命感
11.廖亁元的詞曲創作
12.唱片的宣傳經驗
13.推動詞曲版權不遺餘力
14.盜版猖獗致經營陷入困境
15.絕處迎來唱片業的黃金時代
16.為歌曲公播費而戰
17.四海唱片的結束與時代意義
18.談四海唱片的代表作品
19.唱片數位典藏計劃
20.把創作的根留在台灣
-
經歷
廖譚章蓉(1941-),生於四川,唱片公司創辦者、產業推動者。
畢業於銘傳商專,1955年與丈夫廖乾元創辦四海唱片,開啟華語歌曲的創作濫觴,更將華語流行音樂推廣到東南亞、走向國際。創業初期以印製樂譜為主要業務,1958年投入唱片發行的工作,製作《林格風》、《英語九百句》等語言學習唱片。1960年與周藍萍合作,出版原創的華語流行歌曲,包括〈回想曲〉、〈綠島小夜曲〉、〈願嫁漢家郎〉等歌曲,每每締造數十萬張的銷售量,後來更至東南亞參展,將華語流行音樂推廣到東南亞的華人地區。
四海唱片以多元的發行觸角,唱片類型包括兒童歌謠、古典音樂、國樂、臺語歌曲、藝術歌曲、民謠等不同領域,而事業版圖更是橫跨唱片、曲譜、雜誌和語言教材、管弦樂團、兒童合唱團。1967年起,為了打擊盜版而在國內積極奔走查緝盜版,一方面開始思考如何將音樂著作權與國際接軌。1969年加入IFPI(國際唱片業協會),成為臺灣首家加入國際唱片版權組織的唱片公司。1976年引進EMI唱片、華納唱片等代理權,1987年成功促使修法著作權法,變成自然保護法,詞曲著作權人為終身享有制,帶動整個流行音樂圈的詞曲創作風氣,造就國內唱片業的鼎盛繁榮,對推動國內音樂產業功不可沒。